包容的課題

做設計,常會需要去思考究竟甚麼是台灣的style。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它牽涉了文化這件複雜的事。

我記得還在念大學時(十幾年前了!),有個朋友說台灣”沒有”文化,她說台灣有的不都是中國的東西嗎。當時對於一切不甚明白的我,只是覺得”真的是這樣嗎?”卻也不知從何反駁。然後念完研究所後,我決定盡我所能的多了解一下台灣的歷史。沒想到這麼辛苦,試著去了解當時國民政府與台灣的糾葛,試著去理解台獨思想與秉持著忠黨愛國意念一路走來的官員們理念上的巨大差異,說真的當下讀了十幾二十本書,我還是不明白。

然後有一天,學妹借了我一片叫泡泡的回憶的錄影帶,當時我真的深受震撼(竟然是因為一部動畫!)。原來,我們的小學和日本的這麼相近啊!接著我才發現原來好多我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都是受到日人的影響而存在的。我終於明白,台灣的一點一滴,不應該是一味的排漢,更不該像我們小時候課本教的那樣完全的忽略日本的影響。說真的,我們比中國更保有中國的文化,我們比湄洲更信仰媽祖(當然媽祖到了台灣,已經從『出海媽祖』變成了『過海媽祖』),我們比任合中國人都還要受孔儒思想影響(我們常常不苟同陸客們的某些行徑不正是因為如此),更不用說,台語客家話都是來自中原,我們不必為了政治的因素,完全的否定這一點,因為這是養成我們的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們念書的那個年代,是完全與日本脫節的。不像祖父母輩是受到日人教育的,自身對日本有自身的觀點,也不像父母那輩間接的受到祖父母的影響有另一個觀點,我們這一代,只有在課本學到中國如何受到日本的侵略這樣的仇恨觀點,教育建設甚麼的完全就像不存在般。於是當我看到泡泡的回憶這樣的動畫時我真的非常吃驚,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台灣與日本那麼相像。

當然,如果只是像小時候的課本那樣完全的善化國民政府遷台這件事去看到日治時代,也是不對的。畢竟當時,奉行軍事主義的日本,也是基於利益的條件,以及方便殖民管理的出發點,才會在台灣大發建設。但是50年絕非短暫,足以在文化上留下許多痕跡,我們吃的穿的想的做的,不都深受影響?

12-Nov-2012 04:03, Panasonic DMC-GF1, 1.7, 20.0mm, 0.067 sec, ISO 800
12-Nov-2012 20:20, Panasonic DMC-GF1, 5.0, 20.0mm, 0.001 sec, ISO 125
 
12-Nov-2012 20:52, Panasonic DMC-GF1, 1.7, 20.0mm, 0.033 sec, ISO 160
12-Nov-2012 21:32, Panasonic DMC-GF1, 3.5, 20.0mm, 0.003 sec, ISO 100
 
12-Nov-2012 20:18, Panasonic DMC-GF1, 4.0, 20.0mm, 0.002 sec, ISO 100
12-Nov-2012 20:34, Panasonic DMC-GF1, 1.7, 20.0mm, 0.002 sec, ISO 100
 

這次回家,很幸運的能和媽媽到宜蘭的明池去看棲蘭區神木。說到神木,阿里山的紅檜早期受到日人的開採,將台灣百年才能成樹的巨大紅檜砍伐後運回日本建造神社鳥居,然後改栽30年能成樹的日本檜,所以日人的私心還是有的。棲蘭林區當時有被日本發現,但來不及開採,而是國民政府做為林場大量開採,如今已做為保育區禁止任何砍伐。園裡上有64株神木 ,林區非常美麗,相當推薦。不過,想到日本有不少神社是用台灣的樹建成的,總覺得不可思議,很奇妙的感覺~

 

不說日本,就算是只有殖民台灣38年的荷蘭,也對台灣有深刻的影響。這是上次我和詹姆士環島在台南受到的另一個衝擊,很多人一定不知道,眾多來台的漢人先民,是荷蘭引渡來開墾的。因為當時台灣的農業比較原始,也只能自給自足,所以荷蘭人鼓勵漢人前來開墾,大力支持甘蔗(製糖)和米,在漁業上和貿易上發展都有相當的影響。印象中,我學到的這段歷史僅有西班牙人建紅毛城,以及後來荷蘭人重建。接著就被鄭成功趕走了,關於荷蘭人的開墾,攏絡原住民的政治手挽急教化政策和東印度公司和熱蘭遮城日誌甚麼的,甚麼都沒有交代啊(希望現在的孩子都有好好的學到這些,哎)。當然也許我們那個年代的課本刻意隱略荷蘭人鼓勵漢人來台開墾台灣的原因是希望我們真的相信台灣與中國是一脈相承的淵源吧。但其實在荷蘭人(明朝)之前,台灣的漢人只有在澎湖地區,而且人數只有數千人,是因為他們大舉用船運輸漢人來台,並且有效的掌握原住民動態,漢人才開始能真正在本島上居住。這樣的歷史實在和我們認知的相差甚遠。台灣的歷史貌似簡單,卻是”暗潮洶湧”啊… 這十年來,我一直在學習著身為台灣人意味著甚麼。這樣的問題,恐怕要用好常好長的時間才能找到滿意的答案。但至少到今天為止,我以為,我們的文化,就是這樣像大雜燴一樣複雜的結合,可以很中國,很鄉土,很日本,或很嘻哈,可以材料多卻味道剛剛好。以明池山莊為例,變有神木這樣的自然元素,和以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為藍本建造的中國風【靜石園】,園裡有日式的禪宗林山「枯山水」庭園,餐廳則是簡單的台菜,可以說是一種突兀的混合,但或許這樣奇怪卻又理所當然的突兀就是我們的特色。(這個例子完全辭不達意 XD)

我常在想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最大的特色就是韌性和包容了吧。這麼多天災,又經歷過這麼多殖民交替,但是不管怎麼變遷,我們都還是認份的好好的過日子。很可惜的是,”包容”這樣的特色,似乎越來約淺薄了。但是台灣就是一個複雜的結合,如果我們不能包容不一樣的想法,就只能日日紛擾了。

這兩年,我的改變是,當有老外問我台灣與中國的問題時,我會告訴他我的想法是甚麼,也會告訴他,但是台灣有另外一半的人是不一樣的想法。在我們有過半數的想法一致時,我都會一直這樣做吧。如果對方對於這個話題有更深的興趣,我也會毫不保留的告訴他為什麼我這麼想。關於台灣的文化的事情,歷史的事情,政治的事情,向來會惹來許多筆戰。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能靜心來,包容不同的主張,我們才能找到出路。

在飛回紐約的飛機上,讀了在台灣,遇見一百分的感動:片倉真理 旅的手記(和麒麟之翼)。片倉真理這本著實讓我眼眶紅了好幾次。這是一個真的喜愛台灣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感動。我推薦大家有時間能找來看看,看看一個身為旅居在台灣的日本人,如何看見更深的台灣,更讓人感動的元素。

 

 

Comment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